【摄影师手记】
完整版图集: 台湾美女 写真大合集 [1230套][797GB] 持续更新
第一次把797GB的硬盘插进电脑,风扇嗡地一声像要起飞——里面躺着1230套台湾写真,从北投温泉的氤氲到垦丁落日的粉橘,按月份文件夹排得整整齐齐。我花了整整三天做色彩校样,屏幕里每一张都在喊:别把我裁掉,我的故事还没说完。于是干脆把快门背后的呼吸、灯位的偏移、模特临时哼的歌,全写进这篇手记,就当给后来翻看的人留一张“拍摄地图”。
—— 台北·清晨5:30 雨
模特Amber穿着80年代复古真丝睡袍,站在大安森林公园的公共洗手间门口。雨丝把路灯刷成毛玻璃,她抬手抹掉睫毛上的水珠,像擦掉一段旧胶片颗粒。我用35mm定焦,光圈开到1.4,背景的高压钠灯化成黄油色圆斑,睡袍的湖绿被雨浸得更深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台湾女生自带的“软浓度”不是靠磨皮,是靠空气里24小时漂浮的水离子。整组片子只有12张入选,却占据硬盘里最大一个1.8G的PSD——每按一次保存,都能听见雨声在图层里回响。
—— 台中·正午 老式台球厅
第二次合作的是Yumi,台中教育大学舞蹈系毕业,腰窝深得像被上帝按了两次快门。她挑了件男士白衬衫,下摆只系一粒扣,趴在1960年代绿色台球桌上。我把一盏红头灯绑在吊扇下面,让光线随扇叶旋转,在腰线和台呢之间来回摆渡。快门1/30s,故意没开防抖,球桌木纹被拖出横向拉丝,像老电影的刮痕。Yumi的呼吸频率和台呢的绒面形成共振,照片放大到200%,能看到皮肤与布料之间夹着一粒带电的尘埃。那组共87张,拍完后她请我吃台中第二市场的糯米炸,红豆馅烫得我直跳脚——甜味留在硬盘里,像隐藏后缀名。
—— 花莲·傍晚 盐寮渔港
第三次跳上自强号,抵达花莲时太平洋正把夕阳往岸上推。模特小南穿着荧光橘比基尼,腰间绑一件原住民织纹外套,赤脚站在消波块上。我把灯架插在礁石缝,用600W外拍灯打侧逆光,功率开到满,只为了把浪头拍出玻璃碎裂的质感。她背对镜头,肩胛骨像两片互相追逐的飞鱼。按下第400次快门时,潮水突然没过脚踝,三脚架瞬间歪了15度,照片里世界倾斜,海平线像拉链被拉开——那张“废片”后来成了整套封面,因为真实的失衡比完美的水平线更像台湾。回程火车上,我把储存卡贴在车窗,月光下它像一片被海浪磨亮的刀片。
—— 高雄·夜里 废弃舞厅
最后一站是Yuki,约在她爸1993年开的舞厅“金牡丹”,早已停业,只剩霓虹灯管在头顶苟延残喘。她穿黑色流苏舞衣,把JBL蓝牙音箱放在台球灯罩里,放的是《Last Dance》。我把快门降到1/10s,随着鼓点晃动机身,霓虹在画面里被拉成三色螺旋,像胶片漏光。拍到第88张,灯管啪一声全灭,世界只剩她手机闪光灯的光柱——我借势把ISO拉到12800,噪点爆炸成银河,她仰头,喉颈线像一条被月光拉紧的琴弦。那张照片只有800K,却是整个合集里我最舍不得压缩的一张,因为黑暗替我省去所有后期,直接给出底片时代的灵魂。
—— 关于“持续更新”
1230套不是终点,是转盘上的刻度。每一次快门,都是把台湾岛屿旋转0.1毫米。台北的晨雨、台中的老台球厅、花莲的碎浪、高雄的断电舞厅……这些坐标被写进硬盘,也写进模特们锁骨下方那粒看不见的朱砂痣。下次更新,也许是台东热气球节,也许是九份雾夜,只要她们的睫毛还沾着太平洋的风,合集就永远缺最后一组——留白,是给下一次心动留座。
如果你刚好翻到这篇手记,别急着一次性看完797GB。选一个月份,一个模特,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台湾小镇,让屏幕只亮一盏灯,像我把红头灯绑在吊扇下那样,让光自己转。你会听见照片里隐约的台语歌、台球撞击、浪打礁石、以及1993年假金舞厅的鼓点。它们藏在像素最深处,像雨声藏在台北的晨雾里,不喧哗,却足够让下一次快门,有理由继续按下。
文章评论